脱氧除应满足脱氧程度的要求外,还应尽可能降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和改善其在钢中的分布,使它们对钢的性能危害较小。同时,对须经热处理的钢,还应保证较细的奥氏体晶粒组织,这些都要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某种脱氧元素来完成。因此,理想的脱氧剂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①具有一定的脱氧能力,即与氧的亲和力应比铁大。
②脱氧产物不溶于钢水和易于排除,即使呈夹杂物形式滞留于钢中,对钢的性能危害也应较小,对某些钢种还要求能起细化晶粒的作用。
③除脱氧外还能降低钢中其他杂质(氮、硫等)的含量或减弱其有害影响。
④来源广,价格低。为了更好地选择和使用脱氧剂,必须了解元素脱氧能力及其有关性质。元素的脱氧能力通常是指一定温度下与一定浓度的脱氧元素相平衡的金属中的含氧量。平衡含氧量越低,则元素的脱氧能力越强。同时,生成稳定的硫化物的能力、形成氮化物的能力也是脱氧剂的重要性质。
此外,钢的奥氏体晶粒大小主要决定于脱氧剂与氧、氮作用所产生的非金属夹杂物的性质、大小及分布。